「商管學院」的多重宇宙:各科系有何不同?經濟、財政為何在「社科院」?

2023/11/06 Crossing Campus

「雖然管院和經濟系的一些基礎必修課相同,但我認為,管院的課程更強調應用,經濟系則更注重理論上的研究和數學證明。」打開臺大管院各科系的課表,「經濟學」確實是多數管院科系的必修課。

「財管系是什麼?跟金融系有什麼差別嗎?」

「經濟系?那不是應該在商學院嗎?怎麼會在社會科學院?」

商管學院的各科系,向來是許多臺灣高中生的熱門志願,不過,我們真的認識這些乍看都與孔方兄極有關聯的科系嗎?為什麼有的科系被規劃在商學院/管理學院,有的卻在社科院?這些科系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,只能走上「算錢」之路嗎?

正逢諸多學測戰士與未來奮鬥之際,生涯探索成了在考題和教科書以外的戰場。本文將透過採訪來自國立臺灣大學(下稱臺大)、國立政治大學(下稱政大)的管院與社科院學生,為讀者提供規劃大學系所和職涯的另一個視角。

藉由過來人的就讀經驗,我們或許能進一步問問自己:這個科系真的符合我的想像嗎?進入這些學系之後,我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性?


經濟系、財政系為何在「社科院」?學的東西和「商學院」一樣嗎?

「我其實不知道該如何回答『經濟系為什麼在社科院』這類問題,因為經濟學本來就是社會科學的一部分,這個問題很像被問到『為什麼中文系在文學院』一樣。」臺大經濟系大二的 C 提起這個大眾常有的困惑時,回答得有些無奈。

我向 C 請教,經濟系和臺大管理學院諸科系的差別,以及在社會科學院裡的定位──畢竟經濟系在我這個門外漢眼中,像是位於臺大社科院和管院兩個圈圈間的交集。

「雖然管院和經濟系的一些基礎必修課相同,但我自己認為,管院的課程更強調應用,經濟系則更注重理論上的研究和數學證明。」打開臺大管院各科系的課表,「經濟學」確實是多數管院科系的必修課。

至於在「正港」所屬單位的社科院裡,C 認為經濟系的定位確實有點尷尬,「社科院的其他科系強調資源分配的『平等』,經濟系卻著重資源分配的『效率』,有些人也會拿這件事來開玩笑。」

C 當初選擇課程彈性較大的臺大經濟系,是出於自己對社會科學的興趣、未來的就業考量,也不確定自己的人生規劃會如何變動,「大一的修課內容並沒有超出我的想像太多,但我覺得最矛盾的點在於,經濟系的研究比起其他社會科學科系更偏重數學,跟我一開始的期待有點不同。」

同為社科院一員的政大財政學系,又是怎樣的狀況呢?目前就讀該系的 N 則有另一番解釋:「這要看當初設立科系的用意是什麼,我們科系的設立初衷是為了培育財政、稅務相關的公職人員,與國家和社會結構相關,所以才會把財政系放在社科院裡。」

N 補充說明:「商學院科系所培育的人才,是未來在金融界或貿易市場的菁英,所以和財政系的學習內容會有些不同。我們的主軸放在財政學和稅務,商院則更注重在市場上的實務應用。」當然,財政系有部分課程還是會和商學院重疊,只是就 N 的經驗來看,有些課程的內容會更簡化、不那麼深入一點。

而政大財政系在大二會分成 3 個組別:稅務組、公共經濟組、財政管理組──各組之間又該如何選擇?

整體來說,「公共經濟組」偏向財政學的學術研究路線,「稅務組」則是往公務員或會計師等職業發展,「財政管理組」畢業後可以當公務員,或向其他金融科系延伸。這 3 個組在二年級後的所學不太相同,但都要修習財政學與稅務理論制度。

「其實我當初想去商學院,希望自己以後可以從事金融業或行銷,不過財政系也能學到類似的內容,雖然系上沒有開行銷課,但學校也有相關課程可以選修。」現在的 N 很喜歡自己的科系,能學習到自己有興趣的課程,甚至有了一種「還好那時我選了財政系」的感覺。


臺大、政大「商管學院」的多重宇宙:各科系究竟在學什麼?

身為臺大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的學生,L 這樣介紹自家科系:「國企系較適合對商管領域有興趣,卻還沒有明確方向的人。」

「如果有明確方向的學生,可能會抱怨為什麼國企系要學得這麼廣、和我的出路不太相關,又或者理論多於實務;更不好聽的說法是『樣樣通樣樣鬆』,好像學了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學明白。」

儘管接收過不少對國企系課程規劃的質疑,但對於 L 來說,她很喜歡系上彈性且強調通才的課程設計,可以讓她慢慢摸索並縮小試錯範圍。「我覺得國企系和管院另外 4 個科系──資訊管理、財務金融、會計、工商管理──的差異在於專業的深度。國企系開的一部分課程屬於導論,學生自己再針對有興趣的領域修讀進階課。」

除此之外,「國企系和企管系最大的差別,是國企系更強調『國際觀及移動力』,課程設計也會因此有所調整,但兩個科系的性質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,學習的內容都比較廣泛。」

L 向我們簡單介紹臺大管院 5 系的差異:「資管系需要學習更多資訊科技相關的課程,比起商科更偏理工科;會計系大部分學生的目標,應該都是考取會計師資格;財金系的出路則傾向銀行、保險、證券、不動產及企業的財務管理。」

至於同為熱門志願的政大商學院,就讀財務管理學系大二的 S 也分析商學院各系間的異同之處:「財管系著重財務理論、觀念、模型與實證,更期待學生具有經理人的專業能力;金融學系則聚焦金融機構管理,以及整體金融政策;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的課程包含風險管理理論,會從財務、精算與法規 3 個角度切入,在保險、風險管理和精算這些產業領域比較出色。」

此外,政大統計學系也屬於商學院的範疇,「商業和金融領域都仰賴資料分析,比方說研發新的金融商品時,需要利用統計學去計算風險和利潤,統計學在這時會扮演奠基的角色,因此大部分的商學院科系也都需要修習統計學。」

S 就讀的財管系,英文名為 Department of Finance,探究的議題與多數大學的財務金融學系相同,學習領域涵蓋整體資本市場,「我們系上的課程主要橫跨 4 個領域:投資理財、公司財務、金融市場與機構、金融工具與創新。我當初想要從事基金經理人或投資銀行等工作,所以來到財管系。」


愛競爭、「社交咖」很多?未來職涯出路怎麼選?

問起外界對商管學院「愛社交」和「競爭力強」的既定印象,L 覺得國企系許多學生確實對生活積極、靜不下來,「大家會規劃和參加很多活動,很有勇氣也很 Chill。而在累積嘗試越來越多瘋狂的事後,似乎更能處變不驚,危機處理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。」

臺大國企系課堂上常見的分組討論環節,讓 L 在人際溝通、團隊合作、時間分配上獲益匪淺:「我曾經好幾次感嘆過,系上同學明明都是同齡人,思考的周延性、資料的蒐集與應用能力,以及口條和台風,怎麼可以比我好這麼多呢?」

談及未來發展,正就讀臺大經濟的 C 想往學術研究方面深造,而系上可以提供的學術資源絕對不少,除了教授,學長姐、校友前輩也會給予幫助和建議,「系內會邀請學長姐回來分享,多數事業有成的學長姐從事資料科學,或是投資證券、銀行與行銷。」

而國企系的 L 則對行銷方面有興趣,未來想往娛樂或媒體產業發展,例如遊戲或動畫公司的管理與策劃部門,「我希望未來能到外商公司實習或工作,或考取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,我對去海外派駐視察很有興趣。」L 也補充說明,臺大每年舉行的就業博覽會,亦有不少開給管理學院的職缺,「我高中時就是看準了臺大的資源和北部的就業機會,所以選擇臺大國企作為第一志願。」

政大財管系和校方也都提供給學生許多就業資源,據 S 所知,通常有 75% 的畢業生會選擇直接就業,不少人也會擔任一段時間的研究員,再轉往其他職業跑道,「我目前的人生規劃只安排到讀研究所,應該會繼續讀金融相關的科系。」

政大財政系的 N,目前對人生規劃的思考與財政系本身沒有太緊密的關聯,但也不確定未來會不會有所改變,「畢竟財政系的出路很廣、選擇很多,我常覺得一個人出社會後的職涯發展如何,取決於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,只要夠積極且不放棄,在哪個領域都能有所發揮。」

這與 L 的觀察不謀而合:「或許有些人本來沒有特別喜愛的領域,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漸漸挖掘到自己的熱情所在,我想這就是我們國企系學生共同的特點:接受各種嘗試,相信每一段經歷都有其學習價值。」


《關於作者》 廖宥甯/Jocelyn Liao

是 Z 世代成員也是九年級生,未成年即在台灣各城市間漂泊的彰化鄉下小孩。

執行編輯:林鈺芩